
销售热线:招商QQ29240
联 系 人:客服QQ-29240
娱乐网址:www.yttlsc.com
集团邮箱:29240@qq.com
从小,陈毅就对文学和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提到自己的诸多身份时,陈毅元帅最喜欢的一个身份,就是诗人。他总是说:“嗨,诗人陈毅嘛。”
那时候,陈毅元帅经常以诗歌表达自己某时某地的心情。人们不知道的是,就连他的美貌夫人张茜,都是被他写的一首小诗打动的……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中国与当局的协议,将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也就是新四军。
新四军成立后,陈毅被任命为第一支队支队长,后又担任了江南指挥部总指挥。任职期间,陈毅遇到了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工作的张茜。那时候,张茜才16岁。
张茜,1922年6月11日出生在湖北武汉,原名掌珠,乳名春兰,笔名耿星。1937年,张茜考入湖北省女子师范学校,在这里参加了学习。
1938年春,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介绍下,张茜参加了新四军,被分配到军部战地服务团工作。
此时,陈毅37岁。再加上在新四军中是一位高级指挥员,陈毅便亲切地称呼张茜为“小鬼”。
张茜虽然知道陈毅没有恶意,但还是对此表达了抗议,说自己有名有姓。看着张茜抗议的样子,陈毅觉得十分可爱。
于是,陈毅带着歉意说:“真是抱歉,我知道你叫张茜,这就是你原来的名字吗?”张茜回答说:“我以前的乳名叫春兰。”
听了张茜的话,陈毅高兴地说:“啊,春兰,这个名字很好听,那我以后就这么叫你,好吗?”
看着张茜离开的方向,陈毅半天都没有回头。那一幕,正好被朱克靖看在了眼里。
于是,朱克靖便笑眯眯地来到陈毅的面前,试探着问:“如今你到了30而立的年龄,该成家了吧?”
听了朱克靖的话,陈毅摇了摇头,一本正经地说:“哎呦,我的同志,何以为家哦?!!”
后来,见到张茜时,朱克靖装作有意无意地提起了陈毅,但张茜却没有表达意见。对此,朱克靖也不好继续说。
后来,在云岭新四军军部看了张茜的演出时,陈毅被深深地吸引了。当时,演出的剧目为《一年间》,张茜在剧中扮演的是新娘子。
当时,看到张茜扮演的新娘子一亮相,全身红妆素裹,风姿绰约,陈毅心里感到非常激动。
演出结束后,陈毅的脑海里全是张茜的影子,便写了一首小诗,向张茜表达了自己心中真挚的爱意。其内容为:
在这首诗中,陈毅说张茜的美丽和高雅是世间难得的,甚至连万紫千红的春色都嫉妒她的幽香。看得出来,张茜在陈毅的心中,就是一位纯洁无瑕的仙子。
看到陈毅写的这首小诗时,张茜被这封特殊的求爱信征服,便答应了和陈毅交朋友。
作为一个诗人,陈毅还写了许多令人感动的诗歌。其中,《梅岭三章》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1936年冬,陈毅遭遇了他人生中最危险的一次经历。那时候,陈毅在梅山被围困了20多天。
在那段时间里,陈毅带着伤病埋伏于山林之中,面对满山的敌人以及敌人的残忍的放火烧山,感觉已无法突围。虽然绝望,但陈毅却没有失望。
期间,陈毅写下3首绝笔诗,也就是著名的《梅岭三章》。在这3首诗中,陈毅表达了自己坚定的革命信念:
虽然陈毅抱了必死的心态,但命运却给他开了一扇生门。西安事变的爆发,就是命运给陈毅开的那一扇生门。
在留下这3首绝笔诗后,陈毅发现敌人没有进山搜查,第二天山里也很平静,便派人下山打听,这才知道了西安事变的事情。
当时,在蒋介石被张学良和杨虎城抓起来后,第46师急急忙忙第从游击区的周围撤走。此时,那些地方武装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也龟缩在碉堡里不敢出来。
然而,坚持在南方的陈毅并没有因此而获得绝对安全。在蒋介石被放回南京后,采取了“北和南剿”的方针。
那时候,蒋介石决定,对陕北红军主力进行合作抗日的谈判,对南方的红军游击队则不承认,还密令所属各地的军政当局,要他们“务必乘中央与共方谈判之机,消灭地方之武装与地方组织”。
很快,蒋介石便调集了重兵,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对南方的红军游击队进行打击,致使一些游击区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才答应将南方各省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并让叶挺担任了军长。
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领江南指挥部机关及第二团、新六团等部北渡长江,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江南指挥部改称苏北指挥部。
然而,蒋介石处置新四军的决心却没有变,只不过是暂时隐藏了一起来。在对日正面的压力变小后,便开始命令部下与新四军高摩擦,更是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共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后来,陈毅去代转正,担任了新四军的军长。
解放战争时期,陈毅历任了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1949年,上海解放后,陈毅担任了上海市市长,后又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部长。
那时候,张茜跟随着丈夫出国,一身漂亮的装束和天生丽质的相貌,以及优雅的身段,都给人以一种亲和的感觉。这些,都赢得了国际友人的赞扬,为中国妇女争了光,为国家争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