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销售热线:招商QQ29240
联 系 人:客服QQ-29240
娱乐网址:www.yttlsc.com
集团邮箱:29240@qq.com
岁月长河奔涌不息,红色血脉代代相传。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红路”中国百年征程红色纪念地寻访展以 “溯源革命起点寻访路”“重走抗战解放征途路”“探寻建设发展前进路” 三条精神脉络为经纬,展现中国带领人民从苦难走向复兴的伟大历程。
本期线上展聚焦中国成立的历史坐标,探寻中共一大如何在风雨中点燃革命火种;追溯红军诞生与长征的壮阔历程,从南昌起义的枪声到井冈山根据地的星火燎原,从于都出发到遵义会议扭转危局,再到将台堡的胜利会师,看工农武装如何在血与火中开辟道路。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会址设在李书城、李汉俊兄弟住宅,出席者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陈独秀和李大钊因公务在身未出席会议;两位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也出席了一大开幕会议,并发表热情的讲线日晚,一大举行第六次会议,原定议题是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选举中央机构。会议刚开始几分钟,就遭受法租界巡捕房的侵扰,被迫中断。
这次冲击虽然没有带来重大损失,但是转移出来的一大代表当晚集中于李达寓所商讨后,一致认为会议不能在上海举行了,有人提议到杭州开会,又有的提出杭州过于繁华,容易暴露目标。当时在场的李达夫人王会悟提出:不如到我的家乡嘉兴南湖开会,离上海很近,又易于隐蔽。大家都赞成,觉得这个安排很妥当。
南湖会议继续着上海30日未能进行的议题,讨论并通过了中国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组织制度,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并要求与其他政党关系上保持独立政策,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对开展工人运动的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作了具体的规定。
最后,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建立中央局,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说:“中国产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城头骤然响起的枪声,撕破了中国近代史最沉重的夜幕。
彼时的中国正笼罩在之中。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5月汪精卫在武汉“分共”,曾经并肩北伐的国共合作彻底破裂。面对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人从血泊中清醒认识到: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七月下旬,李立三、邓中夏等人在九江秘密策划,周恩来受命从武汉赶赴南昌,贺龙率二十军、叶挺率十一军昼夜兼程,两万余部队悄然集结。起义指挥部设在江西大旅社,决策者们将起义时间从原定的凌晨四点提前两小时,这个关键决断让守军错失反扑时机。
这场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革命者发动的起义,以不足三小时的激烈战斗,在驻军猝不及防中夺取了南昌城。起义以霹雳手段昭告天下:人民的军队自此诞生,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1927年10月,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相继受挫后,中国革命陷入低谷。根据敌强我弱的现实,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构想。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在宁冈建立根据地,发动土地革命,成立工农兵政府。1928年4月,朱德率南昌起义余部与会师,组建红四军,形成朱毛红军的核心力量。
在五百里井冈的密林深壑间,红军创立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开办红军造币厂、被服厂,建立红色圩场。面对四次“会剿”,军民依托黄洋界等五大哨口构筑防线,以竹钉阵、滚木礌石等土法击退强敌。1928年冬,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首次系统阐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井冈山这片红土地上生长的星星之火,最终形成燎原之势,层峦叠嶂的偏远山区,从此成为中国探索革命新道路的摇篮。
1929年12月,福建上杭古田镇廖氏宗祠内,一场决定红军命运的会议悄然召开。、朱德、陈毅等领导人通过三天激烈讨论,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为中国和人民军队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核心原则。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后,红军在转战赣南闽西过程中,因成员复杂、环境艰苦,逐渐暴露出问题。敏锐指出:“红军决不是单纯打仗的,它除了打仗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任务。”在党中央“九月来信”指导下,会议明确“党指挥枪”的根本方向,要求军队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将党的支部建在连队,建立政治教育制度。
这场会议不仅化解了红四军的生存危机,更从思想、组织和制度层面重塑了人民军队的魂魄。决议中提出的“思想建党”原则,成为中国加强自身建设的永恒课题。古田会议精神指引着红军从游击武装成长为纪律严明的革命军队,为长征、抗战乃至全国胜利奠定了不可动摇的根基。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大肆捕杀人,党员数量锐减。惨痛的失败让中国深刻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受此形势影响,陕甘地区的人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探索。
开展兵运工作受挫后,人总结起义经验教训,认识到要走井冈山道路。1931年,刘志丹创建南梁游击队,后与陕北游击队合编,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此后,在寺村塬、照金创建苏维埃政府,虽遭围剿失守,但保存了革命火种。1933年包家寨会议后,部队前往敌人力量薄弱区域,开辟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南梁荔园堡成立,任主席,刘志丹任军事委员会主席。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为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在中国革命史上意义重大。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在于都河畔集结休整,开启二万五千里长征。作为红军战略转移的“第一渡”,于都被誉为“长征精神发源地”。
当时,为掩护红军渡河,于都百姓倾尽所有:捐出门板、木料协助架设浮桥,献出船只运送战士,甚至连夜火把照明支援夜间渡江。周恩来曾感慨:“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渡河后,中央红军由此突破第一道封锁线,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周恩来等领导人从县城东门渡口出发,留下了“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的壮烈诗篇。
如今的于都,不仅是历史坐标,更是精神高地——长征第一渡的滔滔江水,始终奔涌着中国人的初心使命,激励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续砥砺前行。
1935年1月,凛冽寒风裹着黔北的冬雨,贵州遵义老城一栋灰砖小楼里,一场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会议正彻夜进行。彼时,中央红军刚经历湘江血战的惨痛溃败,8.6万将士仅存3万,军事指挥权仍被博古、李德等“左”倾领导人把控。狭窄的会议室中,油灯映照着紧锁的眉头,他攥着半截卷烟,一针见血指出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战略错误:“打阵地战像叫花子和龙王比宝,焉能不败?”
三天激烈争论中,张闻天、王稼祥率先支持,周恩来毅然交出指挥权。会议最终撤销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进入政治局常委,确立了“灵活机动、避实击虚”的新战略。决议通过那夜,冻雨渐歇,周恩来感慨:“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中。”
这场“中国革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让红军重获生机。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的“神来之笔”接连上演,濒临绝境的队伍撕开包围圈,踏出通向陕北的血路。从此,红星照耀的旗帜下,一个政党在自我革新中淬炼出扭转乾坤的力量。
贺龙紧握红一军团代表肖锋的手:“终于见到中央红军了!代我们向毛主席问好!”城堡东侧广场上,11500余名将士点燃篝火,《国际歌》的旋律,在葫芦河畔久久回荡。次日,站在土台上,向红二方面军营以上干部传达瓦窑堡会议精神,寒风中他的川音铿锵:“统一战线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