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销售热线:招商QQ29240
联 系 人:客服QQ-29240
娱乐网址:www.yttlsc.com
集团邮箱:29240@qq.com
如今,“马山好课堂”已在全县开花结果,2022年入选广西中小学“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典型工作案例。2023年春,为完善“马山好课堂”校本课程,他连续四周深入各乡(镇)调研,与教师们集体备课、研课磨课。
中新网广西新闻3月12日电(陈凤菊 蒙姣燕)清晨的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民族初级中学的教室里,一位青年教师端坐在教室后面,全神贯注地听着课堂上授课教师与孩子们热烈讨论着数学题。该青年是南宁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马山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黄秀德。自2021年当选南宁市人大代表以来,他用教育者的赤诚与人大代表的担当,在山区大地上书写着乡村教育振兴的时代答卷。
“要让每个山里的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这句朴实的话语,成为黄秀德深耕教改的精神坐标。2021年秋,他在调研中发现,县域内学校普遍存在“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困境。面对全县138所中小学、教学点分布零散的现实,他带领团队开启“教学改革长征路”,跋山涉水走遍11个乡(镇),用三个月时间研发推出“马山好课堂”教学模式。
这套以“三段七步教学法”(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包含课前预习、情境导入、新知讲解、合作探究、巩固拓展、总结提升、课后作业等一个步骤)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在周鹿镇中心小学试点时引发震动:当农村学生第一次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当山区孩童用情景剧演绎古诗词,教育的光芒照亮了深山课堂。如今,“马山好课堂”已在全县开花结果,2022年入选广西中小学“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典型工作案例。
翻开黄秀德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着教育足迹。经统计,他平均每年组织教研活动120余场,听课评课超160节,入校指导80多天。2023年春,为完善“马山好课堂”校本课程,他连续四周深入各乡(镇)调研,与教师们集体备课、研课磨课。老师们感慨:“黄主任不是在教室听课,就是在去教室的路上。”
作为马山县教师培训团队首席专家,黄秀德深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他创新构建“六大建设、五大品质”培训体系,近五年策划组织230余期培训,惠及教师6.4万人次。在2021年“国培计划”中,他设计的“四位融合”自主选学项目让乡村教师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自主选课、按需培训,这种个性化、精准化的培训模式荣获广西2021年中小学“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典型工作案例奖。
作为自治区教师培训核心专家,他的讲台从大山延伸到全区。在南宁师范大学的讲堂上,他分享的《“三新”改革背景下的县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与策略》引发强烈共鸣;在“国培计划”项目中,他研发的“马山好课堂”教学教研模式被多地借鉴。180余场讲座,1.5万人次受训,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乡村课堂悄然发生的改变。
人大代表身份,让黄秀德对教育民生有了更深层的思考。他建立“代表+教师+家长”联络机制,定期走访学校和社区。2023年他走访调研时,发现校外托管机构在帮助学生家长解决学生放学后接送和食宿问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部分校外机构设置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随即形成《关于加强和规范校外托管机构监管的建议》,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推动了全市校外托管机构规范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他牵头成立一支由十多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组成的心理辅导志愿服务队,定期深入各乡(镇)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关爱活动。在他的推动下,马山县建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实现了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他还积极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成长,通过组织公益活动、搭建爱心桥梁等方式,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黄秀德深知,作为人大代表,自己不仅要关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更要心系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那些身处偏远山区的孩子们。这位行走在田间地头的人大代表,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为乡村教育振兴奉献热血青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