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销售热线:招商QQ29240
联 系 人:客服QQ-29240
娱乐网址:www.yttlsc.com
集团邮箱:29240@qq.com
在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期间,有一个特殊的单位,它的名字是干部团。这个团体,以其独特的性质和历史意义,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成为了红军中最精锐、最具纪实性的“团”之一。干部团由4个营和一个上级干部队(简称上干队)组成,兵力总数约为1480人。即使与其他主力团相比,干部团的兵力和结构也毫不逊色。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干部团的成员远非普通的士兵。第一营和第二营的成员,基本上都是主力部队的连队或排级干部;第三营则由来自红军两个步兵学校的政治科学员组成,大多数是连队指导员和机关干部;而第四营的学员,则全是炮兵、工程兵和机枪等专业的干部。至于干部团的“上干队”,成员大多是营、团级的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极为优异。
事实上,所谓的“干部团”,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团”组织,更多的是一个为了方便称呼而形成的名词。它的主要职能是充当一所“流动的军校”,为红军的一线部队培养和输送干部。干部团不仅对军官进行军政和特种专业技术的培训,还能够随时为前线部队提供指挥员支持。因此,干部团在长征过程中,既是培养干部的“大熔炉”,也担负着“御林军”和“救火队长”的双重角色。
那么,为什么在长征前夕要成立这样一个特殊的单位呢?实际上,早在1934年10月1日,红军学校、两个步兵学校和特科学校便合并,成立了统称为“红军学校”的组织,这也成为了干部团的前身。随着长征的开始,这一组织正式定名为“干部团”。
干部团的成员,不仅是红军的骨干力量,而且团内的领导班子配置相当豪华。团长由开国大将陈赓担任,陈赓曾在红四方面军担任参谋长;政委是开国上将,他曾任红军的师政委;参谋长钟伟剑,则是曾担任红军大学训练部部长的军事专家;政治处主任是开国中将莫文骅,党总支书记是开国中将方强。而干部团的营长和政委,几乎都是红军学校或者野战部队的高级干部。
除了领导班子的豪华配置,干部团的装备也相当出色。整个干部团的1480名成员,每人配备了长短两支步枪,此外,团内的指挥员和战斗员还佩戴着与众不同的钢盔,这些钢盔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足以令敌军震慑。在敌军眼中,这样的装备在任何部队中都不算逊色。
干部团的定位是为一线部队储备、培训和输送干部,因此,它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干部,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参与战斗。然而,作为军委纵队的“御林军”及红军的“救火队长”,干部团在执行任务时,也会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确保红军的核心中枢安全。
长征期间,干部团直接听命于主席,总长亲自指挥。干部团参与了多次战斗,表现出色。第一次战斗是在遵义会议后的土城战役中。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联合围攻川军王牌郭勋祺的部队,但因情报失误,陷入了僵持局面。此时,主席下令干部团驰援青杠坡,成功打破敌军防线多人,最终成功撤离。
接下来的战斗中,干部团继续为红军立下赫赫战功。在的指挥下,干部团不仅协助红军突破敌人的围困,还成功突破了金沙江,为3万名红军成功突围立下了大功。之后,干部团还参与了通安州激战、强度大渡河以及泸定桥争夺战等一系列关键战斗。
1935年6月初,在天全县的一个小山村,干部团经历了最后一战。那时,主席和朱老总等领导正在开会,突然川军杨森的部队从山上冲了下来,红军面临被包围的危险。陈赓立即指挥干部团进行反击,并紧急调动“上干队”参与战斗。即便是敌军的实力较强,看到如此多“戴钢盔的红军”冲上前来,也不得不退却。在干部团的护卫下,领导机关成功转移,最终实现了长征的胜利会师。
这场战斗,也成为干部团在长征期间的最后一战。几天后,干部团和红四方面军的红军学校合并,干部团更名为红大特科团,担任团长。陈赓则继续在红一军团任职,先后担任团长和师长。
虽然干部团的许多英雄未能见证新中国的成立,但它为红军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指挥干部,并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解放后,干部团的成员中,有2位大将、2位上将、4位中将,但也有不少英雄因英勇牺牲未能亲历新中国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