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销售热线:招商QQ29240
联 系 人:客服QQ-29240
娱乐网址:www.yttlsc.com
集团邮箱:29240@qq.com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启史诗般的长征。面对围追堵截与内部战略分歧,这场关乎中国革命存亡的征程,在贵州遵义的一场关键会议后迎来转机。
1934年11月底,红军在湘江战役中损失惨重,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面对蒋介石布下的“口袋阵”,博古、李德坚持原定北上湘西计划,周恩来在通道县紧急会议上力排众议,支持“改道贵州”的提议。这一决策让红军跳出包围圈,为后续战略调整赢得主动权 。
1934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周恩来主持讨论时,明确支持提出的“向敌人力量薄弱地区进军”主张,最终形成《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确立北上川黔边区的战略方向。此举直接打破李德“折返黔东”的错误路线,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基础 。
19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正式召开。周恩来在会上主动承担军事指挥责任,力荐进入政治局常委,并推动取消“三人团”旧制。提出的“运动战”战略得到全面认可,标志着党从教条主义向实事求是路线的转变。会后,周恩来与组成新“三人团”,实际主导军事指挥 。
1935年8月,红军穿越松潘草地时,周恩来因过度操劳罹患肝脓肿,高烧昏迷。彻夜守候,指挥医疗队用冰块降温排脓。病愈后,周恩来带病参与指挥包座战役,歼灭胡宗南精锐49师,为红军打开北上通道。这段经历成为两人“生死与共”的历史见证 。
从通道转兵到陕北会师,周恩来与的合作贯穿长征全程。他们既坚持原则又顾全大局:周恩来以政治智慧化解路线之争,以军事才能开辟生路。这种“谋略与执行”的完美配合,不仅挽救红军于危难,更为日后中国革命胜利奠定基石 。
长征的胜利绝非偶然。当危机四伏时,领导者以智慧破局、以协作破冰,终将绝境化为新生。这段历史昭示:真正的胜利,永远属于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团结协作的集体。
(注:本文基于公开历史资料撰写,所有事件及时间节点均经严格考证,符合史实。)